飞言情小说 - 言情小说 - 金枝毓秀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49

分卷阅读449

    周帝眼波流转,稍稍平复下胸口起伏的情绪,继而收紧了瞳孔。

“你和那些精于世故的臣子不同,说话从来不喜欢拐弯抹角,何况现在这里只有朕和你两个人,有话就直说吧。”

听闻周帝此言,岑风也就不再多加犹豫,于是便小心翼翼地开口试探道:“臣斗胆,陛下难道不觉得,这场谣言传得很是蹊跷吗?”

“蹊跷?”周帝闻言眉间一紧,似乎对岑风这句问话很是在意,“你是指哪里蹊跷?”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在臣看来,即便是捕风捉影的谣言,之前也必然是些蛛丝马迹可循。否则,未免太过突兀了一些。”

“那你的意思是,那些大胆刁民所传的太子身世有疑一事,难道还是真的吗?

周帝目光沉沉地注视着岑风,在气氛凝固三秒之后,只见他骤然转过身去,抬手对着几案就是重重的一掌,险些将上头的茶水都震翻在地。

“荒谬!简直荒谬!太子是皇后十月怀胎所生,他是朕的亲子,是大周皇室毋庸置疑的血脉,更是将来的帝王之尊,朕从小看着他长大,亲自教他射箭骑马,读书写字,他是不是朕的儿子朕最清楚,岂容你们胆大包天,胡乱猜疑!”

周帝赫然抬高音量,那只手紧紧地扣住几案边缘,整个人都显得很是激动。

语气虽然斩钉截铁,但心思锐利的岑风却还是能看出,他正是在利用这股巨大情绪波动,去

极力掩盖眼底那抹不肯轻易流露的疑虑。

无论他表现得如何气愤,如何激动,对于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面前这位从来不肯轻易相信任何人的君主,内心深处终究还是有所怀疑的。

只是在事情尚未有所眉目之前,他不肯承认,也不想在臣子面前表露罢了。

毕竟换作是任何一个男人,都不愿意接受自己血脉身世有疑,甚至被戴绿帽子的糗事。

更何况,他还是君临天下的九五之尊。

“的确是臣失言,还请陛下恕罪。”

岑风不紧不慢地说着,却并没有被周帝方才的一番龙颜大怒所震慑,仍旧容色认真地继续道。“只是,臣身为大周的子民,陛下的臣子,就有义务也有责任为陛下和大周的家国安危思虑周全,即使殿下真的降罪责罚,臣也还是要说出心中所思。”

“家国安危?”

周帝皱起眉头,脸上的怒意逐渐散去,转而用一种很是诧异且古怪的眼神盯着岑风。

“你是不是想到什么了?”

“臣刚才说过,这场谣言事发突然,很是蹊跷,实在让人有些猝不及防。但是在臣看来,即便是再口无遮拦的人,也不会大胆到去拿皇家的声誉和太子的身世来做文章,开玩笑。毕竟这可是随时会丢了性命却又得不到任何好处的极险之事。”

岑风语气着重地说着,徐徐聚拢目光,毫不避讳地迎上了周帝疑云密布的凌厉双眸。

“所以臣猜测,这个在背后散播这场谣言的人,一定不是身份寻常普通人。而他的目的,也并非是为了引起舆论风潮,或是让大周皇室和陛下蒙羞,而很有可能,是怀有异心。”

“你说什么……”

听闻岑风提及“怀有异心”四字,只见周帝眉棱猛然一跳,显然对他的话感到了几分强烈的震惊。

“请陛下细想,此人为何谁的谣都不造,却一定要选将来要继承咱们大周皇位的太子,作为这场谣言的中心人物呢?”

望着周帝眼角猝然显出的惊讶神采,岑风收敛神色,眼中厉芒闪烁。

“臣猜这个人,一定是想借太子身世一事动摇民心,使我大周国本受挫,最后,好趁虚而入。”

第四百五十章时过境迁

在御书房与岑风议完事之后,周帝的心情很是复杂繁乱,本想回承华殿小息片刻,可龙驾刚出御书房,他却突然心生一念想要四处走走,于是便吩咐身旁的宦官改了道。

对于这场谣言风波,他一心惦记于皇家的声誉和自己这个帝王的千古名声,一时间被痛恨造谣者的怒意蒙蔽了双眼,没有像岑风那样思虑周全,思考长远。

况且除此之外,在周帝从不袒露的内心深处,也同样相信“无风不起浪”这句话。

即使在心里一再劝慰自己太子的身世绝无可疑,这凭空造谣的一切都是无稽之谈。

可每当他独自一人静下心时,那些关于此事,有意被他所藏起的疑虑,却总会像一根根细长的针,密密麻麻地扎在他的心头。

虽然并无什么特别强烈的感觉,却让人无法忽视。

加上岑风方才又将谣言一事与南楚扯上关系,更是让周帝震惊之余,感到了一阵深深的焦虑。虽然因为官银旧案一事对太子大失所望,但他既然还身在这个万众瞩目的储位之上,那就是大周江山未来的继承人。

可常言道,有些话一旦说的人多了,假的也就成了真的。

如果这场谣言愈演愈烈,太子的身世就会遭到万民质疑,使他们难以信服。即使将来继承大统,也会受人非议,留人话柄,甚至还会惹得后世诟病。

反之,就算周帝最后真的下定决心废除太子,可一旦储位动摇,必然会使得朝局动荡,国本受挫,对整个大周江山而言都是一个祸端。

且这样一来,那些早就对大周虎视眈眈的各路权力都会闻风而动,意图趁虚而入。

而这其中最该防范的,就是表面上和善友好,百依百顺,实则早就野心勃勃的南楚。

这也是为何,周帝却还是没有力排众议,不去理会赵信之所求,坚决废除太子的原因。

如果真如岑风所言,是那批楚人在背后谋划了这一切,正说明他们已经开始不安现状,蠢蠢欲动。

这场流言之风恐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往后可能还有近一步行动。

倘若不能及时控制谣言,压制住这股暗流,在趁其尚未演变成滔天巨浪时斩断后路,对大周而言必然会是个巨大的威胁。

因此,此时的周帝不再像之前那样怀着一腔怒火,执着于于去寻找和严惩造谣者。

他很快就意识到,想要让这场谣言最快烟消云散,让众人以信服的办法,就是证明他和太子的血亲关系。

只有见招拆招,让敌人出师不利,无功而返,他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