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小说 - 经典小说 - 贫家子的科举路在线阅读 - 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9节

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9节

    在林三柱看来,这可是最好最好的话了,人家送给他这么多馒头,他总要好好感激才对。

    突如而来的讨彩话,让何管家一愣,紧接着便是满脸的喜色,他一家老小都在何府当差,自然希望老爷能越来越好,所以,这个乞丐说的话,实在太合他心意了。

    “你等等!”何管家叫住了林三柱,然后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又抓了八个馒头放到了林三柱的包袱里。

    看惯了脸色的乞丐,就没有不精的,自然知道,因为这个同行嘴抹了蜜,何府大管家才又多抓了馒头给他。

    于是,拎着包袱咧嘴傻笑的林三柱,很快就听到源源不断的讨彩话传来:

    “何小公子金榜题名!”

    “何小公子康康健健!”

    “何小公子喜结连理!”

    “何小公子洞房花烛!”

    “何小公子早生贵子!”

    何管家:“……”

    众家丁:啥啥?洞房花烛早生贵子?拜托,他们家小公子还在吃奶呢。

    ……

    找了个干净处,林三柱把馒头一个个摆好,再把包袱系的紧紧的。

    这样就不怕馒头会掉出来了。

    出了三亭门,前头就到了长亭书院,长亭书院是横溪镇最大的书院,院内有近两百多名学子。书院的两侧,则是几个小一些的私塾。

    书香文气聚集的地方,自然带动了不少文化产业,这不,在书院的对面,就有十几家书肆开着,启蒙书册,四书五经,各种笔墨纸砚,真是应有尽有。

    林三柱不识字,自然不认识牌匾上的各种店名,他摸了摸身上的几十个铜板,选了间最不起眼的书肆走了进去。

    看到有人进门,高掌柜几步上前,笑脸相迎道,“客人想买些啥?”

    至于林三柱身上穿着的旧棉袄,并未让高掌柜脸上的表情减弱分毫。

    他们开书肆的与旁的营生不同,在高掌柜看来,凡是会往书肆来的,必是读书之人,或者家中必有读书之人存在。

    老话都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别看现下人家布衣蔬食、囊中羞涩,说不定啥时候,就突然来个鱼跃龙门,飞黄腾达了。

    所以,对高掌柜来说,上门都是客,他从不做轻视之事。

    见对方语气亲切,林三柱的不自在要好了许多,“掌柜,书肆有小娃儿开蒙的三字经吗?”

    “客人稍等。”

    一听是买《三字经》来的,高掌柜也没耽搁,转身就去书架把书取了过来,“这是刚到的一批,还带着油墨香呢。”

    林三柱双手在棉袄上擦了又擦,接过来后翻了翻,书本用纸白韧,印刷字体黑亮,一看就不便宜。

    果然,一问价格,两百二十文,乖乖,比族长说的还要贵上二十文。

    林三柱下意识摸了摸身上的铜板,“有没有便宜些的?”

    高掌柜又去拿了一本出来,“客人要的话,就算你一百文吧!”

    新拿出来的这本,看着六成新,该是放了好久的,林三柱翻开看了看,相比刚才那本,这本《三字经》虽旧上许多,可不缺页不少章的,正是自己需要的。

    可是,一百文,他也拿不出来啊。

    林三柱双耳发烫,“掌柜,还有没有更便宜的?”

    见对方满脸的窘迫,高掌柜心里有了数,喊过小伙计守着店铺后,自己就起身去了库房。

    约摸半盏茶功夫,高掌柜就捧了一叠书出来,“这些书忘了晾晒,前几日才发现遭了虫蛀,着实可惜,客人你挑挑看,若有能用的,就算你三十文一本好了。”

    一听才三十文,林三柱心中就是一喜,忙伸手把书接过,而后迫不及待的翻看了起来。

    结果,一连翻了好几本后,林三柱不免有些失望,这些书不但有蛀洞,且有几张书页都快掉下来了。

    唯一庆幸的是,蛀虫只吃了纸张的边沿部分,并没把上面的字给吃了。

    林三柱把十几本书都仔细翻看了一遍,最后矮子里头挑高个,终于挑出一本品相还算过得去的《三字经》,买了下来。

    “掌柜,店里有没有便宜的笔墨啊?”

    刚刚付了三十文,这会儿林三柱手上还有二十八文多余,要是可能的话,他想把笔墨也买了。

    知道客人说的便宜,绝对是最便宜的那种,于是,高掌柜直接从一旁的木框中,找了许多次品出来,其实也不能算是次品,比如这些墨块,都是不小心摔断的,还有这几只毛笔,基本都是书肆里的试用笔,有些也仅仅开过锋而已。

    饶是如此,价格也不便宜,这不,断墨条二十文一块,毛笔一支十五文,且这已经是最低价格了。

    高掌柜从断墨中给林三柱挑了最大的一块,毛笔也选了只开过锋的那种。

    林三柱在心里算着账,二十文加上十五文,一共三十五文,自己口袋里的铜钱全都掏出来后,还相差七文。

    没错,还差七文!

    怎么办?

    要不毛笔就暂时不买了吧,林三柱伸手想把毛笔拿出去,可脑海里,又浮现出昨日族学里的一幕。

    林三柱咬咬牙,解下包裹往柜台一放,道,“劳驾掌柜帮我看一下包裹,我去去就来!”

    说罢,便匆匆出了书肆,快步往城南码头而去。

    高掌柜只以为客人回家取银钱了,便没在多想,把书和包裹,还有方才挑好的墨条和毛笔,统统都收了起来。

    ……

    每年的十一二月,是码头最繁忙的时候,一则马上临近年关,再则,天越来越冷,说不得哪天江面就全冻上了,对买卖人来说,要是存货不足的话,那岂不是跑了生意。

    所以,这几日,码头上来来往往的全是货物,吃的,用的,玩的,趁着大雪落下来之前,众客商们,把年前该预备的货物都预备了起来。

    自然,这几日码头的搬运工们也是不愁找不到活计的。

    只是,如果你是生面孔的话,那么,轻松一些的搬运活计就轮不到你了。

    这不,林三柱在码头上走了一圈,发现除了搬运米粮可以随时上工外,其他像布料,箱笼,瓷器什么的,早就被各路小把头给包圆了。

    按他们的意思,要想加入的话,必须先交五十文的入伙费,且五十文也只能保证一个月的活计。

    林三柱只是临时过来挣买毛笔的银钱的,那入伙费什么的,自然不会去交了。

    也不知道林石他们在哪里,林三柱来回找了好几遍,结果人影都没瞧见一个。

    抬头看了看天,马上就未时了,自己还要赶着回去呢,等下天黑了路可不好走。

    这样想着,林三柱便没再犹豫,咬咬牙,快步往粮船走去。

    来都来了,自己总不能空手而归吧。

    粮船上全是稻谷,都用麻袋装着,有一百斤的,一百五十斤的,还有两百斤的,林三柱挑了一百五十斤的那种,搬两袋能得一文钱。

    林三柱算了算,发现自己只要搬十四袋,就能挣到七文钱了。

    十四袋,好像并不难嘛。

    可是,预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这不,当一百五十斤的麻袋压到背上时,林三柱根本直不起腰来,他只能使劲向前躬着身子,双手用力抓住麻袋两角,尽量不让它滑到地上,然后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如同喝醉了酒的人,步履艰难的往前走去。

    等终于把一袋粮食扛下船时,林三柱整个人已经被汗水湿透了。

    每搬一袋粮食,管事的就会发一根竹片给你,到时凭竹片结算工钱。

    林三柱看了看自己手里的,还相差十三片,他咬咬牙,又往粮船走去。

    ……

    等夕阳西斜时,林三柱迈着疲惫的脚步出现在高掌柜面前。

    手心里握着的,是已捂的发烫的七文钱。

    “掌柜,相差的七文给你!”

    林三柱满脸是笑,他儿子终于不用再去羡慕旁人了。

    高掌柜有些触动,他怎么也没想到,为了七文钱,这人居然跑到码头做苦力去了。

    唉,早知道,自己就免了这七文钱了。

    可转念,高掌柜又觉得,其实这样也挺好的,因为只有努力付出了,才会珍视所得。

    但愿这家的孩子,能好好珍惜父亲的给予吧。

    临走时,高掌柜去库房捧了一卷白纸出来,虽有些受潮发霉,可并不影响给孩子练字。

    林三柱再三谢过,原本无力的步伐也变得轻快了许多,哈哈,有了这些纸,他家狗子终于啥都不缺了。

    ……

    第9章 白面馒头

    锅里的野菜汤已经热过好几遍了,可婆婆没说开饭,周氏也不敢往桌上端。

    不过周氏并不生气,孩子多了,爹娘偏爱哪个也正常,自己不也更偏喜大儿子远枫一些吗。

    周氏觉得,当爹娘的,只要在大事上,能把住方向,做到不偏不倚就不算过分。

    再说,婆婆虽疼爱小叔子,可自己嫁过来这么多年,也没见婆婆为了小叔子,做出不讲理的事。

    就像这次狗子去念书,起先自己和二弟妹还担心来着,担心婆婆会不会偷偷塞银钱给小叔子,结果这么多天过去了,婆婆手头上的银钱没松出去一文,这让她和二弟妹心安了不少。

    说起念书,周氏立马想起了这几日的林远秋,周氏是真没想到,才五岁的小娃儿,居然就有如此的心性,你说这样大冷的天,每天都得起这么早,多辛苦啊。

    原本她以为,狗子能坚持下三两天就不错了,哪知,这都过去十来天了,人家依旧雷打不动,天天早起,念书的事,可是一日都没落下过。

    周氏觉得,这要是换成远槐,说不定早就赖在被窝里,不愿动弹了。

    这可不是周氏小瞧自己儿子,实在是今儿个她去河边洗衣服时,就听林石媳妇说,族里已有两家的孩子,吵着嚷着不愿去族学念书了。

    这几日周氏常常会想,狗子要是出生在殷实人家,照他这几日的用功劲儿,说不定还真能读出个童生来。

    至于为何不是秀才亦或者举人,周氏摇头,怎么可能,都说龙生龙,凤生凤,就凭三房夫妻俩的懒样,狗子能考上个童生,怕已是下了吃奶的劲了。

    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火,周氏探头往门外瞧,外头的天已经黑下来了,也不知小叔子什么时候回来。

    听婆婆说,小叔子是到镇上挣银子去了,周氏摇头,觉得小叔子跑去镇上晃荡的可能性大一些,毕竟这样的事,小叔子又不是没做过。

    也只有婆婆会被小叔子一次又一次的忽悠,总觉得自己小儿子还有长进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