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妻绵绵的悠然生活 第173节
旁的被褥等物也都做好了,就是这嫁衣需要重做。 虽说女子成亲都可以戴“凤冠”,但这凤冠的式样也是大有讲究的。 原本陈家是白丁,云琦也是白身,绵绵的嫁衣和凤冠上面也只能用花卉纹。 但现在陈三做了官,绵绵出嫁便可以戴雀鸟纹的花冠,嫁衣上也可以绣鸾鸟纹样。 嫁衣还好说,冯氏从府城请了两位专做嫁衣的巧手绣娘日夜赶工。而凤冠重新定制已经是来不及了,还是冯氏亲自跑了一趟府城找了相熟的金楼,买了对方镇店用的凤冠。 要绵绵说家里原本预备的花冠就挺好,比后来这个还好看。 新买的这个凤冠镶珠嵌宝的好不华贵,绵绵乍看到的时候狗眼也被闪了两下,但她用手掂了掂就没了往头上戴的勇气。 这得好几斤了吧,到时候自己戴一天这个还不把脖子给压断了。 绵绵还想跟老娘商议,成亲那天就戴原来那个,这个新买的就放嫁妆里当门面。 没想到冯氏却不肯妥协:“你懂什么,这是你一辈子的大事,万不能将就。” 她心道,女儿还是年轻呀,她还不知道拿花冠好看?可两顶头冠代表的意义那是浑然不同的。冯氏 冯氏有些感慨的摸着绵绵的头发道:“你比为娘的命好,能正儿八经的穿戴凤冠霞帔,这是你的福气!” “娘……”绵绵内心感动不已,抱住冯氏的胳膊把头埋在她肩窝里撒娇不已。 冯氏故作嫌弃的推推她的脑袋:“都多大了还撒娇,真是不知羞。” 绵绵又使劲拱供头:“我就是要撒娇,就是要一辈子做娘的小棉袄。” “行啊,那你别嫁了,就在家待着吧。”冯氏开玩笑的说。 绵绵撅噘嘴:“不嫁就不嫁!” “得了吧,我养你十几年已经够头疼了,赶紧成了亲让云琦那小子头疼去……” 十八成亲,大定便放在了初六这天。 时间非常紧迫,好在云琦已经默默筹备了很长时间,除了一些点心干果等物是临时采买,其余的早就预备好了。就连家里的主院,去年底都已经找借口整修了一番。 到了送聘礼这天,一溜三十六抬礼物直接送到了绵绵的院子。 媒人于三爷笑眯眯的把礼单递给陈三:“我们冯师弟为了娶陈大人家的千金可真是不遗余力呀!” 陈三都不用看单子,刚才那一抬抬的东西他又不是没看到。虽然具体有什么不知道,但光看打头那几块代表田庄地铺的土坯瓦片就能猜出这聘礼价值不菲。 小霞看完聘礼,拍拍绵绵的肩膀:“你自个样样出挑就算了,找个未婚夫还这么让人眼馋。快来摸摸我肚子,让我家崽子也沾沾他小姨的狗屎运。” 第351章 寿棺? 绵绵轻笑着摸摸小霞的肚子:“说的好像姐夫对你不好似的,才来多大会功夫,都让小丫鬟过来递了两三遍的话了。我们瞧着,都觉得腻歪!” 小霞羞红着脸啐她:“你也就现在能逞逞威风,等嫁了人,我看你收敛不收敛。” 绵绵但笑不语,心想:jiejie唉,你可真是误会我了。我现在还有点端着,等成亲以后再让你见识一下已婚妇女的战斗力。关于男女之间那点事儿,前世啥段子我没见识过,还能让你占了上风? 想的怪美! 说笑归说笑,绵绵虽然表面上云淡风轻的,但实际上对云琦童鞋送的聘礼还是十分满意的。 金银头面各六套,什么羊脂白玉、碧玉、红宝、碧玺、珍珠的都全了,衣料绵绵扫了一眼,都有点数不过来。再加六十六两金子和一千两聘银。 最让绵绵惊喜的是还有京城那边的两间铺子和五百亩地的地契。 虽然她自己也有地有铺子,可京城的铺子到底意义不一样。 没想到穿越一回,还能做上京城地界的小地主。想想竟然有点美滋滋。 其实云琦原本准备的聘礼还要多三分之一,但后来于阁老从儿子那听到聘礼的内容后,特意把他叫到跟前告诫了一番。 当时于阁老对云琦说:“陈家本来就在风头上,你舅舅刚做了吏部尚书。你是他的嫡亲外甥,盯着你的人也不少。凡事还是低调一些才好。” 生怕徒弟误会,他还特意把玉宽也叫了过来,看了看俩人又道:“我知道你们两家都想办的风光些,但俗话说‘包子有褶不在面上’,该有的场面要有,但该藏的也得藏起来。以后日子长着呢,何必争这一时的风光。” 顿了顿又说:“就是今上当初做太子,娶妻的时候聘银也不过三千两。你自己斟酌着办吧。” 听了于阁老这番话,云琦才把聘银减了一半。 冯氏原本预备了八对十两的金锭给闺女压箱,之后面上也改成了四对。其余的连同银票私下里都交给绵绵自己收着。 她还是十分信任绵绵藏私房的本事,前两年闺女小的时候她不是没想过要看看闺女的东西都藏哪,找了好几回也没找着,后来就全然任由女儿自己处置了。 反正看样子,女儿是没亏过银子的。 亲戚们见了,搁在以前不定还有说酸话。可这会都是没口子的称赞,只说绵绵有福,找了个大方又上心的未婚夫。 李氏见了后都有些眼热,拉着腊梅的手悄悄嘀咕道:“早知道当初就不着急让你嫁人了,不说绵绵今天的聘礼。就是小云小霞的婆家也比你那婆家好太多。” 腊梅没好气的翻个白眼:“当初是谁怕我成了老姑娘着急让我嫁人的,现在孩子都好几个了,说这些有什么用!” 看到meimei们一个一个比自己嫁的好,腊梅心里当然也有点小酸楚。 不过看到在院子里撒欢的几个孩子,她紧接着又转圜心意了,跟李氏道:“行了,你也别光眼热人家的女婿,你先看看我三叔三婶的能耐。绵绵的嫁妆单子我可看了,我连人家的一个零头都比不上。” “那会不是家里穷吗?”一提到这个李氏就有些心虚,其实当时家里条件已经开始好转了,陈大给腊梅那些嫁妆自己还有些嫌多…… 这会后悔也晚了,李氏佯装镇定的说:“好了好了,今天是你meimei的好日子,咱们不谈这些败兴的话。” 腊梅无奈的撅噘嘴,这话题好像是你提起来的吧? 接着又听李氏道:“女婿不是一直替绵绵打理她的庄子吗?你回去嘱咐他好好干别耍jian,瞧见没,绵绵这回连京城的地都有了。说不定将来,她就能把你们带京城去呢……” 京城呀!腊梅虽然觉得李氏有些异想天开,但还是忍不住向往了一番。 听着大家的恭维声,冯氏淡定的浅笑。 对于女婿把地产放在聘礼中的做法,她当然是很满意的。 京城的地价她是知道的,一亩能顶府城两亩的价,关键还不好买。那两间铺子的房契她也看了,都是繁华街市上的大开间,估摸着光租金也不是小数。 估摸着都是亲家母当年嫁妆里的东西。 其实这些东西都是次要的,她给闺女准备的田产能养一个小家族了。但还没成亲云琦就肯把这些东西掏出来,对绵绵的这份用心和看重才是最让冯氏感到欣慰的。 不过冯家的聘礼虽重,自家备的嫁妆也不差。 想到这里,冯氏更加自信的挺了挺后背。扫了一圈周围的人,心道:今天这才几抬东西,等日后绵绵晒嫁妆的时候保管你们亮瞎眼。 “亮瞎眼”这个词还是冯氏从绵绵那听来的,这丫头从小就爱说些稀奇古怪的词,也不知道怎么想的…… 转头想到这样古灵精怪的女儿没几天就要嫁到别人家里为人妻为人母,冯氏心里就很酸楚。 然而再酸楚再不舍,日子也嗖的一下到了添妆这日。 日子紧,绵绵家便将添妆和晒嫁放在了一天。 如李氏周氏等亲近女眷来的时候,晨光才刚微露,但绵绵的嫁妆已经一溜两排的堆在了院子里。 陈三原本是预备弄个一百二十台的,嫁妆,当然是多多益善。但冯氏想到于阁老的告诫,劝了又劝,这才精减到了八十八抬。 但这个数放在巨月,已经是多年没有的盛况了。 何况,陈家也不是为了凑数才整的八十八,每一抬都塞的满满当当,手都插不进去。 从针头线脑到金银玉器、家具摆设,再到田庄地铺,甚至连绵绵的寿棺都预备好了,上好的金丝楠木做的。这木料还是之前陈三去江南的时候带回来的,说句不好听的,他给自己两口子预备的棺材也就是这材料了。 这木料连玉宽哥俩都没份,被他给了闺女。 绵绵之前不知道古代的嫁妆里还包括棺材这玩意儿,更不知道老爹给准备了金丝楠木的棺材。 早知道的话,她就让老爹把棺材换成别的材质。 金丝楠木呀,那在清朝可是皇室专用的。 就这么做了棺材实在有点暴殄天物,留着做张床它不香吗? 第352章 添妆 只能说从现代穿越而来的绵绵实在理解不了古人对后事的在意程度,好在她自己接受能力比较强。入乡随俗嘛,寿棺都做好了,她就欣然接受吧。 而且虽然陈三没用金丝楠给她打床,但还是匀出块木料给她打了一个金丝楠的小书案。虽然造型很简单,也没有很复杂的雕工。但绵绵很喜欢金丝楠那种温润的光泽。 而且陈三给她打的寝具都用了整套的紫檀木,紫檀木本身的纹理就跟典雅漂亮,靠近了还能闻到若有似无的木香。 旁人只觉得这些家具很大气漂亮,前来添妆的安氏姑嫂却一样瞧出来这是紫檀做的。 安氏眼神一亮,盯着那些家具一个劲的打量。 她的嫂子安太太随着她的目光瞧过去:“没想到这位陈大人还很有能耐,这种名贵木料在这乡下地方可不好找。你是想给晴姐儿预备着?” “谁说不是呢!”安氏微微敛目:“孩子们也大了,有些东西也该预备起来了。我比不得陈家银钱丰厚,但给女儿嫁妆里添一两件还是添的起的。” 安太太一下明白了小姑子的打算:“一晃晴姐儿就十一了,也确实该做打算了。” 冯氏刚去前院安顿好几个年长的前辈,一转头听闻安太太来了,急忙过来相见:“是我唐突了,安太太远道而来,竟然没去门外迎接。” 安太太温婉的一笑:“咱们两家也是老交情了,我可是没把自己当外人,你这么说就见外了。” 安氏也笑:“嫂嫂昨日就到了,我还说今早让人来送帖子,嫂嫂硬是不让,就怕给你添乱呢。” “哪里哪里,你们姑嫂一来呀,我这家里可真是蓬荜生辉了。”冯氏笑的很是真心。 安氏又笑:“我家老太太原来也说要来的,可她要做冯师弟那边的长辈,今儿倒不好过来。” 这点也在冯氏的意料之中,她笑道:“这不算什么,等俩孩子成了亲,迟早要过去给师傅师娘磕头的。” “这话倒是,父亲母亲早就盼着了呢!”安氏笑眯眯的应道。 自家刚刚换了门庭,跟益州官场上的人都不熟,安太太能来给自家撑场面也是很贴心了。 然而更让冯氏惊喜的是紧接着府城顾巡抚家也让人送了添妆礼,虽然顾巡抚如今在家丁忧,但人家之前可是正儿八经的二品大员。就算家里出了事,可以后的局势谁也不敢说。 来的是顾夫人身边的嬷嬷,其言谈举止进退有度,一看就是大户人家出来的管事嬷嬷。 还没等寒暄两句,知府太太并府城几个官太太竟然也结伴而来。 见到安太太,知府太太还打趣道:“你倒是来的早,也不等我们一起。” 安太太忙笑道:“我原是来小姑家探亲的,正巧赶上了。要是知道恭人要来,说什么也要陪您一起。”